策略思想的诞生——独立自主,全面开放-九游会ag官方网站

策略思想的诞生——独立自主,全面开放

在疫情冲击和逆全球化背景下,全球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环境发生巨变。美国推动的贸易战、科技战、金融战,极大地改变了中国发展的外部环境。过去中国再熟悉不过的全球化模式——“世界工厂” 全球供应链 外部市场 技术引进,被迫进行重构。外部环境变化与中国经济下行趋势叠加,加大了中国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,尤其是“十四五”时期的发展,面临极大的挑战。

作为一家主要从事宏观经济与战略研究的独立智库,安邦智库(anbound)有责任对中国未来发展趋势和风险情景进行研究,并给出建设性的判断。安邦研究的一大特色是动态跟踪研究,在内部研究平台上,安邦研究人员借助多种信息工具,能够做到全时段、全球化的工作讨论和研究合作。这种研究模式,在今年春节期间的新冠疫情应急研究中,已经得到了很好地检验。安邦首席研究员陈功常常是研究的发起者和组织者,安邦在中国国内各地、在马来西亚的研究人员则参与其中。尽管所处的空间不同、时区各异,但无缝链接式的合作研究与讨论,已经磨合得十分顺畅。

跟踪研究往往与时间点紧密挂钩,时间点既是事态发展的关键节点,也是形势和趋势发展的逻辑线。

在今年7月29日的内部讨论中,陈功提到了中国当前形势下的发展策略调整问题。他表示,结合历史来看,世界的发展可以划分为三个时代,一是战前与战后时代,二是和平发展的时代,三是当前所处的逆全球化时代。在这个大背景下,既然当前是逆全球化阶段,那么收缩与重组就是这个时代的最主要特色。

这个“时代的定义”非常重要,如果说“独立自主,全面开放”是一个“八字方针”,那么离开了时代背景,就会变得非常令人费解,很多人会问“为什么要这样做”。尤其是那些认为对全球化持有过于乐观认识的人,他们往往认为全球化就是产业链的全球布局,这种情况下,强调“独立自主”,岂非是自相矛盾?所以,正是因为安邦的前期研究,重新审视和定义时代大背景及其演变,敏锐的抓住了地缘政治的基础性关键变化,现在的时代是一个逆全球化的阶段,这就为“独立自主”的提出和实现创造了条件。“全面开放”的概念其实也是一样的,安邦对于时代的定义,全面的表述是“全球化的逆全球化阶段”,这也就是说,全球化今后还是会持续的,现在的一切并非是全球化的崩溃和终结。所以着眼于长远,就必须坚持“全面开放”,而且这样做还会有利于吸引世界游资,那些在世界上四处寻找资金安全港的资本,他们依然需要一个全面开放的环境;而我们的经济发展,在结构上也必须要仰赖世界市场的合作,所以全面开放是必然而客观的需要。

所以,表面看“独立自主,全面开放”就是一个观点,但安邦的观点与新闻舆论中的观点大不相同,实际仅仅是表述上看的“差不多”,在理论基础和研究过程中则有着重大区别。这种区别之大,犹如权威人士讲几句话,那可以作为“名言”和“原则”,普通人讲几句话,那也就是个“意思”,最多就是“意见”,差别就是如此之大,原因就在于研究基础、思想基础大不相同,无水之源、无本之木,那才称之为是“观点”,安邦并非是在随意的表达几句话,讲几句个人主张或是观点,安邦是在研究基础和思想基础以及制度流程的条件下,深刻的阐述和解释其中的道理,最重要的是,能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。

今年8月份,中央召开了一个经济社会座谈会,邀请了9位号称大师级的专家学者,实际这个座谈会是在重点解释“内循环”与“外循环”的双循环,目的是争取中国学术界的理解和支持。中国的学术界尚需要高层领导来亲自做解释和沟通,可想而知,中国社会各界对于现在复杂的地缘政治形势,对中国所面临的经济发展,存在有多么大的距离和困惑。中国最近有一位学者张维迎坦言,今天所面临的不友好的国际环境,与一些经济学家对中国40年成就的错误解读不无关系!

根本就没明白,所以才会困惑。

对于逆全球化背景下的收缩,近两年的世界局势变化,已经让很多人感受到极大的不同。实际上,中国政府已经根据形势变化,对发展策略做出了调整,由过去的以“外循环”为主,调整为推动“国内大循环”为主导、兼顾国际国内“双循环”。不过,对于中央提出的“国内大循环”策略,国内社会在理解上却存在相当严重的偏差。很多人认为,这是在美国压力之下中国所做的调整——外部市场不行,就转向内部市场;外部不合作,就转向自己干。中国人多市场大,完全能够支撑起中国经济。还有人认为,中国过去在那么差的条件下,能以举国之力搞出“两弹一星”,也一定能打破外部封锁,搞出半导体芯片,摆脱技术封锁,这些实际都是粗放、错误和片面的解读。

长期的全球化走到今天,尽管出现了逆全球化浪潮,但中国经济的发展,已经不能完全回到过去了,艰苦时代的精神和志气需要继承,但发展的方式和做法不可能回到过去了。一味强调关起门来靠内需,这是对形势没有吃透。对此,陈功在7月29日的讨论中总结出了“八字方针”:独立自主,全面开放。他认为,在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下,中国应该秉持“独立自主,全面开放”的发展原则。

“八字方针”看似简单,单独来看,这些甚至都是过去已有过的概念,但如何在新的背景下来理解?如何与具体的现实挂钩?如何变成国内的发展措施和具体抓手?这还需要有进一步的概念分析和政策设计。要指出的是,把战略层面的理念转换成可执行的政策,这正是智库研究与一般的理论研究、学院派研究以及体制内政策研究不同的地方,智库研究需要在创新、前瞻的基础上,结合真实世界的约束条件,给出具有可执行性的政策设计。

为了解决“内循环”与“外循环”的“双循环”政策落地问题,陈功在2020年8月5日的《每日经济》研究简报中,发表了“独立自主,全面开放”的分析文章,对这一方针给出进一步的分析和解释。陈功指出,所谓“独立自主,全面开放”,就是指中国要摆开一付拳击的架势,一手在里,一手在外。在里面的一只手,就是独立自主;在外的一只手,就是全面开放。


在 7月29日内部讨论之后,《独立自主,全面开放》进入安邦智库《每日经济》6223期分析专栏


独立自主,指的是中国经济的“内循环”,指的是“家里的事情”要办好,而且这个要独立自主。那些具有系统重要性的产业部门、金融部门;重要的经济区域和重要的城市经济,对中国经济至关重要的关键资源组合,要更多靠自己的力量来做大、做稳、做强、做好。只要实现了这一点,最起码自己的吃喝用度不犯愁,而且中国的市场空间就能扩大,就能在世界市场产生重大影响力,中国的消费就能在经济增长中表现出支柱性的作用和价值。反之,如果高度依赖国外市场,高度依赖国外资本,那么所受外部影响就很大,稍有点风吹草动,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,产生波动。

全面开放,指的是要应对现在的世界大局,必须保持全面开放。现在的世界大局虽然存在明显的趋势,但各国彼此也存在明显的矛盾,欧洲与美国在很多问题上是不一致的,日本与美国也同样如此,即便是现在看似紧跟美国的澳洲,与美国也存在明显的利益划分和协调问题。世界并非是铁板一块,这就要求中国要着眼于现在的世界大局,进一步扩大开放,这种开放是“一碗水端平”的开放,不是那种着眼于双边关系的开放。如果只着眼于双边关系,即便中美之间达成了协议,欧洲也会找上门来谈判,要求同样的条件和利益,中国的利益会被步步挤压,不断后退。与其那样,不如“一碗水端平”,开放索性就开放到底,大家都一样,敞开怀抱,欢迎世界资本来共享中国市场的发展机会。

陈功认为,只要看清楚并且相信中国确实是在这样做,那么可以预期,世界资本一定会把中国当作资金避风港,前来寻求分享中国市场。制造业资本走了,金融资本还会来,所以中国也就依然拥有与世界市场融合发展的机会。

安邦一如既往,以思想的锐度、前瞻的判断、现实的政策设计、直率的表达来呈现独立智库的研究成果,为社会提供公共性的思想产品。安邦甚至为中国应对现在的大局演变提供了两个重要的抓手建议:一个长江经济带和长江黄金水道的建设;另一个就是“氢能社会”的建设。

8月13日人民网刊登《坚持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相统一(适势求是)》


光明网转发《坚持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相统一(适势求是)》


在共同的时代背景下,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大家的共同关注所在。好的思想产品,总会在社会思考中得到共鸣。我们注意到,在安邦关于“独立自主,全面开放”的分析发布之后,在国内社会得到了一定的反响,尤其是中国高层舆论的呼应。

2020年8月11日的《人民日报》刊发了题为“坚持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相统一(适势求是)”的分析文章,论述了在当前和未来坚持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相统一的重要性,认为独立自主与对外开放既能体现中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优势,又是中国长期发展成功经验的总结,还是指导未来发展的方向和原则。有意思的是,文章特别在标题后注明是“适势求是”,这指的是适应形势变化,找到适合自己的正确发展路径。这是与传统的“实事求是”理念同样重要的原则。

我们注意到,在《人民日报》的文章发出后,8月11日的光明网、8月13日的《中国青年报》,都全文转发了这篇文章。在国内当前的语境下,这也算是官方舆论对于“独立自主,对外开放”问题的一次集体注目。

安邦作为一家独立智库,数十年来总是这样,按照陈功先生提出的信息分析金规则来整合信息,判断趋势,这是安邦能够长期走在形势前面,而不是在事后解读的重要原因。形势在变化,但所有的变化都存在变化的蛛丝马迹,都有信号的释放,数十年来,安邦就是捕捉这种信号变化的好猎手,从来都是如此。

标签 : 独立自主 全面开放 

用户名:
密码:
 
网站地图